独望

作者:唐珙 朝代:元朝诗人
独望原文
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独望拼音解读
yuǎn bēi chūn cǎo lǜ,yóu yǒu shuǐ qín fēi。
qià tóng xué shào nián,fēng huá zhèng mào;shū shēng yì qì,huī chì fāng qiú
yī shàng gāo chéng wàn lǐ chóu,jiān jiā yáng liǔ shì tīng zhōu
lǜ shù lián cūn àn,huáng huā chū mò xī。
bù rěn dēng gāo lín yuǎn,wàng gù xiāng miǎo miǎo,guī sī nán shōu
shén nǚ shēng yá yuán shì mèng,xiǎo gū jū chǔ běn wú láng
shū yǐng héng xié shuǐ qīng qiǎn,àn xiāng fú dòng yuè huáng hūn
wū hū chǔ suī sān hù néng wáng qín,qǐ yǒu táng táng zhōng guó kōng wú rén
wǔ yuán qiū cǎo lǜ,hú mǎ yī hé jiāo
měi rén shū xǐ shí,mǎn tóu jiān zhū cuì
qiū kōng míng yuè xuán,guāng cǎi lù zhān shī
gǔ niǎo yín qíng rì,jiāng yuán xiào wǎn f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鹿皮礼帽真漂亮,为何将它戴头顶?你的酒浆都甘醇,你的肴馔是珍品。来的哪里有外人,都是兄弟非别人。茑草女萝蔓儿长,依附松柏悄攀援。未曾见到君子面,忧心忡忡神不安。如今见到君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娇娇者,不仅写
这是一首闺中怀人词。上片写年年清秋,愁与西风俱来。“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写出了闺中人孤独寂寞的境况。下片言“罗带鸳鸯,尘灰暗淡。”睹物思人,不胜感怀。“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
十三世纪的中国戏曲舞台戏曲作家,堪与西方的莎士比亚相媲美,当推关汉卿。他有六十多本杂剧,散曲据隋树森等编校的《全元散曲》收有七十篇,其中小令五十七篇,套曲两篇。郑振铎论及散曲时称:
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寒士, “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

相关赏析

先世是河南卞京(今开封)人氏,其曾祖因乱南迁,后人先后居于江西宁都、广东河源,至其父始定居广东增城。崔与之出生于清贫之家,后得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并于南宋绍熙四年
仕宦  司空图做过唐朝的知制诰,中书舍人。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吏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官至郎中。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
秦政王想召见顿弱,顿弱说:“臣有一种坏习惯,就是对君王不行参拜之礼。假如大王能特许免我参拜之礼,可见大王,否则,臣拒不见王。”秦王答应了他的条件。顿弱入见,对秦王说:“天下有有实无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苏轼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调回京师。一年之间,三迁要职,当上翰林学士。贾讷这时将到作者故乡眉州作官,作者故作诗相送。这首诗,是作者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坟园和问

作者介绍

唐珙 唐珙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 《全唐诗》以为其晚唐人,据考证为误。[2] 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

独望原文,独望翻译,独望赏析,独望阅读答案,出自唐珙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泛目录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lishimeiye.cn/j0b8I4/mJIiB5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