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驿

作者:高旭 朝代:近代诗人
阳城驿原文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岂无司搏者,利柄扼其鞲。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輈.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訧.喉舌坐成木,鹰鹯化为鸠。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弊裘。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
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舟。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虬。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岂无司言者,肉食吞其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祠曹讳羊祜,此驿何不侔。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偷。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降官司成署,俾之为赘疣。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吾闻玄元教,日月冥九幽。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囚。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
延英殿门外,叩阁仍叩头。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阳城驿拼音解读
mèi fū sǐ tā xiàn,yí gǔ wú rén shōu。gōng lìng jì dì wǎng,gōng yǔ zhòng dì liú。
qǐ wú sī bó zhě,lì bǐng è qí gōu。bí fù shì qì sāi,bù dé biàn xūn yóu。
jiān xīn bù kuài huó,jī cì lì gē máo。zhōng wèi dào zhōu qù,tiān dào jìng yōu yōu。
gōng suī wèi xiǎn jiàn,zhuì zhuì rú huàn liú。fēi zhāng bā jiǔ shàng,jiē ruò zhū àn tóu。
chuāng jiān méi shú luò dì,qiáng xià sǔn chéng chū lín
hé yǐ chí wèi pìn,shù bó jí lín qiú。hé yǐ chí wèi yù,sì mǎ jià ān zhōu.
wèn gōng hé néng ěr,zhōng xìn xiān zì xiū。fā yán dāng dào lǐ,bù gù dǎng yǔ chóu。
fān hàn duàn xiāo xī,sǐ shēng zhǎng bié lí
ér nǚ cǐ qíng tóng wǎng shì méng lóng xiāng é zhú shàng lèi hén nóng
zǎo huā zhì xiǎo néng chéng shí,sāng yè suī róu jiě tǔ sī
suì lìng bù yán zhě,fǎn yǐ yán wèi yóu.hóu shé zuò chéng mù,yīng zhān huà wéi jiū。
zī zhāng yī shí bà,jiào huà tiān xià qiú。yán zhàng bù dé lǎo,yīng huá hū yǐ qiū。
yán yán rì jiāng chì,jī liáo wú rén chōu。gōng nǎi shuài qí shǔ,jué jiàn tóng bào chóu。
rì gàn bù móu shí,chūn shēn réng bì qiú。rén xīn liáng qī qī,wǒ lè dú yóu yóu。
xíng yún guī chǔ xiá,fēi mèng dào yáng zhōu。
yǔ guò yuè huá shēng,lěng chè yuān yāng pǔ
shēng xiāng jiàn xī xí,guān gài ruò yún fú。shǎo zhě cóng gōng xué,lǎo zhě cóng gōng yóu。
gōng fāng bó yí cāo,shì yīn bù shì zhōu。wǒ shí táng shì shù,shí táng zhī tián chóu。
wǎng lái xiāng gào bào,xiàn yǐn yǔ gōng hóu。míng luò gōng qīng kǒu,yǒng rú bō jiàn zhōu。
wéi yǒu tài xué shēng,gè jù liáng yǔ hóu。xián yán gōng qù yǐ,wǒ yì qù huāng zōu。
zhēn yuán suì yún mù,cháo yǒu qū rú gōu。fēng bō shì bēn cù,rì yuè guāng chóu móu。
xiāng bié jìng bù dé,sān rén tóng yuǎn yóu。gòng fù tā xiāng gǔ,guī lái cáng gù qiū。
xī gōng xiào fù mǔ,xíng yǔ céng mǐn chóu。jì gū shàn xiōng dì,xiōng dì hé qiě róu。
tiān zǐ dé wén zhī,shū xià zài sān qiú。shū zhōng yuàn yī jiàn,bù yì hàn dì qiú。
wǒ yuàn bì gōng huì,míng wéi bì xián yóu。cǐ míng yǒu shēn yì,bì xián tiān suǒ yóu。
chǐ yá shǔ wèi huá,hé shǔ àn shēng máo。qǐ wú sī yán zhě,ròu shí tūn qí hóu。
dāng nián dé yì rú fāng cǎo rì rì chūn fēng hǎo
jīn lái guò cǐ yì,ruò diào mì luó zhōu。cí cáo huì yáng hù,cǐ yì hé bù móu。
wèi shī dé rú cǐ,dé wèi xián zhě bù。dào zhōu wén gōng lái,gǔ wǔ gē qiě ōu。
jīn rì qīng míng jié,yuán lín shèng shì piān
qī chí jū xià yì,yì rén wú gǒu tōu。lǐ zhōng jìng cháng duǎn,lái wèn liè yǔ yōu。
xī yí dūn báo sú,mì wù xiàn liáng chóu。shén yī bù yán shù,rén mò céng àn chōu。
yǐ jiàn hán méi fā,fù wén tí niǎo shēng
yī xī bù xiāng jiàn,ruò huái sān suì yōu。suì shì bù hūn qǔ,méi chǐ tóng qīn chóu.
xī gōng jū xià yì,xiá rén rú xiá ōu。kuàng zì wèi cì shǐ,qǐ fù yuán gǔ fú。
yuè qǐng jiàn guān fèng,zhū dì xiāng duì móu。jiē yuē qīn qī wài,jiǔ sàn mù qián chóu。
gōng yǔ zhū shēng bié,bù bù zhù xíng zōu。yǒu shēng bù kě jué,xíng xíng guò mǐn ōu。
shāng yǒu yáng chéng yì,míng tóng yáng dào zhōu。yáng gōng méi yǐ jiǔ,gǎn wǒ lèi jiāo liú。
guān xíng yī zhāo chǐ,gōng duǎn zhōng shēn xiū。gōng yì bù yí bù,rén zì bù dào niú。
shàng zhī bù kě è,mìng yǐ měi yǔ chóu。jiàng guān sī chéng shǔ,bǐ zhī wèi zhuì yóu。
yǒu niǎo kū yáng zhèn,wú ér bēi dèng yōu。wéi yú mén dì zǐ,liè shù sōng yǔ qiū。
bì quán rú bì hǔ,guān zhì rú guān hóu。píng shēng fù wǒ zhě,shī rén chēng hǎo qiú。
gōng yún bù yǒu ěr,ān dé cǐ jiā yóu。shī yú jǐn gū jiǔ,kè lái xiāng xiàn chóu。
wú wén xuán yuán jiào,rì yuè míng jiǔ yōu。yōu yīn bì yì zhě,yǒng wèi yōu yì qiú。
wǒ wén tiān zǐ yì,ān gǎn zhuān zì yóu。lái wèi jiàn dài fū,zhāo xī shì miǎn liú。
shì wèn xiāng guān hé chǔ shì,shuǐ yún hào dàng mí nán běi
sī lái yī zhí shǒu,kǒng ruò zhuì zhū gōu。sòng wǒ bù chū hù,jué wǒ bù huí móu。
yán yīng diàn mén wài,kòu gé réng kòu tóu。qiě yuē shì bù zhǐ,chén jiàn shì bù x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1)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小说中曾写薛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上面所錾的两句吉利话与贾宝玉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通灵玉上“癞僧所镌的篆文”,“是一对儿”。薛姨妈也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这段婚姻是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金玉: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
沈约瘦腰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
《杏花天》,双调小令,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此词长短句稍近《端正好》词,区别在于:《端正好》词六字句折腰;《杏花天》词六字句连为一气。  “蛮姜”两句,先述汤中调料。“蛮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
公元1276年(宋端宗景炎元年),临安沦陷,南宋随之灭亡。不久,元朝皇帝命番僧杨琏真伽总摄江南佛教。公元1278年(一说1284年),杨琏真伽在绍兴一带发掘八位皇帝及诸皇后陵墓,盗
李广布疑云  飞将军李广带100多名骑兵单独行动,路上望见匈奴骑兵有几千人。匈奴看见李广等只有100多骑兵,以为是诱兵之计,都很惊疑,于是奔驰到山地摆好阵势。李广的部下毫无准备,遇
一般的说法认为古代的人,身材高大面目姣美,身体强健,寿命很长,能活百岁左右;后代的人,身材矮小面目丑陋,短命早死。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和气纯厚,婚姻按照适当的婚龄,人民承受上天的和气
后人对张翰评价颇高,宋代苏东坡有诗赞美张翰曰:“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明陆树声的《长水日抄》对张翰身后名和当世名的看法也颇表赞同。清文廷

作者介绍

高旭 高旭 高旭(1877年-1925年)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中国近代诗人。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 高旭少时就自视甚高,曾自比屈原、李白,自谓“屈原捐者青莲狂,我于其间必翱翔”、“我是青莲今在世,谪下人间”。早期的诗中有不少是悼念维新志士的,如《读<谭壮飞先生传>》、《吊烈士唐才常》等等,也有很多民族主义的宣泄:“忆昔指挥候承祖,力排外族丹心苦。率卫官拜明祖前,放生大哭泪如雨”、“格杀丑类五百人,短刀巷战愤切齿。大事毕失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为种流血愤切齿,激起汉族奴隶耻。”维新变法之后,高旭从单纯的民族主义转为对变法的热切歌颂,高唱“南海真吾师””(《书南海先生《与张之洞书》后,即步其《赠佐佐友房君》韵》)。唐才常起义被镇压后,他学过一段时间佛学,写过一些佛理诗,如“细读华严经,始觉昔年误。面壁参平等,焚香消外惧”(《暮春杂咏》)。章炳麟、邹容被捕后,他曾撰《海上大风潮起作歌》歌颂二人“笔舌突过汗马劳”、“伟人姓名全球标”。后来他对维新党彻底失望,作《中国八大奴隶歌》将康梁斥为奴隶。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高旭对儒家的伦理产生怀疑,曾作《不肖》一诗,提倡“我说为文者,断勿肖其祖;我说为子者,断勿肖其父”,留学日本之后,更是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的天赋人权与民主自由、平等观。列强瓜分中国加剧,激起高旭的愤慨:“回首神州叹陆沉,拔剑祈地空悲愤”(《祖东二月,闻国中大狱又起。酒酣耳热,引吭为歌,亦变征之声也》)。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后,高旭写诗抒发自己的快意:“饭依荆聂无他愿,一剑能挡十万师。”(《感韩人安重根事次道非见怀诗韵》),思想更为激进。 辛亥革命后,高旭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他对早期的激进思想有过反省:“一曲清歌两行泪,可能唤醒国人无?”他对文坛各派有了更全面的看法,曾与艳体诗人易顺鼎相唱和,称赞他“性耽尤物老堪娱”,“放诞风流与俗殊”;还结交了同光体诗人郑孝胥,称其“又为凄咽清苦之音气”。他写了不少诗句抒发个人的失意,比如:“客中寂历我何堪”、“惆怅髯苏窜岭南”。 高旭写诗喜用歌行体,常用长短不一的语句,受龚自珍、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影响较深,气势奔放,但也常被批评过于粗陋浅率。高旭较多地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他反对“专讲保存国学的倾向”,认为“国因时势而迁移,则学亦宜从时势而改变”。对传统文化,主张“拾其精英,弃其糟粕”(《学术沿革之概论》)。但是也偶有动摇,笼统地鼓吹过“保存国学”。反映到创作思想上,他反对“伪韩伪杜”,剽窃模拟。认为“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但又说:“新意境、新理想、新感情的诗词,终不若守国粹的用陈旧语句为愈有味也。”(《愿无尽庐诗话》)高旭作诗,主张“主张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同前)。《路亡国亡歌》指斥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掠夺,号召人民同心同德,奋起斗争:“倘使我民一心一身一脑一胆团结与之竞,彼虽狡焉思启难逞强权强。”《海上大风潮起作歌》指斥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号召人民奋起推翻。他的诗,常常洋溢着一种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登金山卫城怀古》);“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盼捷》)。高旭以歌行见长。其优点是跳踉恣肆,热气腾腾,表现了革命鼓动诗歌的特色;其缺点是浅露粗糙,锤炼不足。辛亥革命后,看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徨,诗风也随之变化,叱咤风云的气概日少,而缠绵悲戚的成分日多。高旭早年受过“诗界革命”的影响。他的少数诗以儒、释、道三教掌故与近代科学知识相糅合,走谭嗣同、夏曾佑路子。他的另一些诗则效法黄遵宪的《军歌》等新体,比较通俗,不受五、七言束缚,可以配谱歌唱,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等。 高旭的词数量不多,但功力较深,叶遐庵曾评之为“如愿如慕”。高旭于词颇推崇南唐后主,于两宋亦多赞扬之辞,而于周吴姜张亦不菲薄。故其能博采众家之长,以个人风格出之。早年所作词,如《临江仙·客中感怀》、《菩萨蛮·寄攘叔》、《菩萨蛮·客中感怀》、《浣溪沙·思祖国》、《满江红·东京寓楼偶读岳武穆作感步原韵》、《壶中天·题公曼(仇史)即以为赠》等阕,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吴门纪游》内所收诸词,都是借怀古为名,抒发了故国之思的。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给了诗人以强烈的影响。《蝶恋花·四月一日感粤事作》和《相见观》两阕,则是对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的歌颂。高旭还有一首《浮海词》,虽是追和李后主之作,但却寄寓了对袁氏企图恢复帝制的不满与愤慨。 高旭所作文章数量不算多,成就也不如诗。其中写于前期的《吊邹容文》,合沉痛的悼念与强烈的批判于一篇之中,略带骈体的句子,使一篇散文音调铿锵,很富感染力。值得一提的还有《学术沿革之概论》,是论述历代哲学思想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文章应用辩证的观点,对中外文化的吸收与融合问题表达了很精辟的见解,今天看起来也还是有价值的。中期所写的散文,集中于乡里先贤人物传记。辛亥革命期间,高旭与上海各家报纸都有联系,其间发表了不少时评短论,议论时政,颇能看出高旭的时局主张。总之,高旭的文章虽然并不如诗词闻名于世,但他很少写一些无俾大局的风花雪月的文章。例如,写于袁世凯称帝时期的两篇文章:《畿辅先哲祠分韵序》和《崇效寺看牡丹分韵序》,本是在北京的南社社员雅集时的序文,但是,其中有两句话却十分醒目。前文中说:"所恨长夜漫漫,宁戚不闻扣角;桃源渺渺,宋玉尚未招魂";后文中说:"痛国事事蜩螗,伤美人兮迟暮;一时富贵,俨欲称王;平日清闲,同来载酒"。明眼人一眼便可以看出,宁戚与宋玉,还有"一时"一句,都是隐指袁氏。此中有人,真是呼之欲出了。 高旭的书信佚失太多,现仅存十几封。这些信大部分是与友人论学术的,其中尤以《与姚鹪雏论孔学书》为最重要。高旭反孔崇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已明确提出孔学的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一科学论断,显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至于谈《变雅楼三十年诗征》的几封信,对于研究高旭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当然是有极大用处的。 除了诗词和文章书信之外,高旭还写了6万多字的文学批评著作,这就是《愿无尽庐诗话》,分三次发表。这部诗话集中表达了高旭的文艺思想,反映了他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以及对古代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此外,诗话中还辑录了一些友人来往应答、唱和、酬赠的诗词,诸如柳亚子、陈去病、陈道一、苏曼殊、李叔同、刘季平、宁太一、蔡哲夫、马君武等,有十几人之多,为研究当时文坛上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高旭一生虽然著述颇丰,但生前并无专集行世。临危时,方授命从弟高基代为编集诗词集。10年之后,高基才得编完并付梓,这就是解放前流行的《天梅遗集》,共16卷。其中诗10卷,词6卷,其他如文章、书信、诗话等都付阙如。而所作诗,在结集之前,又经过删削,再加上结集时漏收了部分诗词,因此形成了佚诗佚词多的情况。 高旭作诗,主张“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路亡国亡歌》指斥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掠夺,号召人民同心同德,奋起斗争:“倘使我民一心一身一脑一胆团结与之竞,彼虽狡焉思启难逞强权强。”《海上大风潮起作歌》指斥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号召人民奋起推翻。他的诗,常常洋溢着一种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登金山卫城怀古》);“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盼捷》)。高旭以歌行见长。其优点是跳踉恣肆,热气腾腾,表现了革命鼓动诗歌的特色;其缺点是浅露粗糙,锤炼不足。辛亥革命后,看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徨,诗风也随之变化,叱咤风云的气概日少,而缠绵悲戚的成分日多。高旭早年受过“诗界革命”的影响。他的少数诗以儒、释、道三教掌故与近代科学知识相糅合,走谭嗣同、夏曾佑路子。他的另一些诗则效法黄遵宪的《军歌》等新体,比较通俗,不受五、七言束缚,可以配谱歌唱,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等。著有《天梅遗集》。陈去病在《高、柳两君子传》中,曾经描摹高旭为“意气傲岸,自负宏远”,高旭的“书生挟策成河济,惭愧漂零未有期”、“万千壮志归淘浪,三十封侯已过期”的乱世文人的入世热情,成就了高旭特有的艺术风格,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高旭人生的现实迷惘,其暮年的政治得失与晚节颓唐,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缘于此种文人入世的天真梦想的破灭。 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可以说,这一习惯当中就已经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文人的豪情与戾气。也许正因为此,高旭个人针对晚明记忆的借鉴似乎特别愿意弘扬史事当中壮怀激烈乃至不乏血腥的一面。作于1904年的《登金山卫城怀古》对明季士民抗清的描写充斥着激烈厮杀场面的极力弘扬:“忆昔指挥侯承祖,力排外族丹心苦。率卫官拜明祖前,放生大哭泪如雨”、“格杀丑类五百人,短刀巷战愤切齿。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为种流血愤切齿,激起汉族奴隶耻”。所谓“好戴汝头试我刃、先杀此獠雪此恨”,豪情诗意中更有一种残酷的渴望。至于“我辈书生,高歌击剑,妄自生奇骨”、“华夷有界限,书生持之力”之类文人意气与激情大言,在高旭笔下十分常见。这一多少有点浮夸欺世的豪迈甚至亦是高旭针对女性的希望,民女吴降雪的乱世悲剧被他赋予超度众生的可怕意义,“含辛不洒胭脂泪,慷慨捐躯度众生”;而“万一屠鲸事不成,女儿殉国最光荣。后先我亦终流血,肯向温柔老此生”,此种必须“铁血”方配“鸳鸯”的古怪的情感想象,亦是清末民初文人的通识共鸣。但诸如“扬州十日痛骨髓,嘉定三屠寒发毛。以杀报杀未为过,复九世仇公义昭”的说法,亦颇示见得文人的偏执,有时候残忍得让人不快。尤其是陆续刊登于《中国白话报》上的《光复歌》、《逐满歌》、《国史纪念歌》等作品,也许出于某种必须煽情的革命与排满宣传需要,此种弘扬赞美血腥杀戮的倾向体现得特别明显。

阳城驿原文,阳城驿翻译,阳城驿赏析,阳城驿阅读答案,出自高旭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泛目录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lishimeiye.cn/VCH0/S8hZnq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