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

作者:毛滂 朝代:宋朝诗人
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原文
老大又思归岳里,当时来漆祖师身。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衡阳到却十三春,行脚同来有几人。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拼音解读
lǎo dà yòu sī guī yuè lǐ,dāng shí lái qī zǔ shī shēn。
dòng liǎn yǒu hén jiē shì xuè,suān xīn wú hèn yì chéng huī
jīn yè gù rén lái bù lái,jiào rén lì jǐn wú tóng yǐng
kě lián chì bì zhēng xióng dù,wéi yǒu suō wēng zuò diào yú
huā wú rén dài,jiǔ wú rén quàn,zuì yě wú rén guǎn
mò lù jīng fēng yǔ,qióng biān bǎo xuě shuāng
jǐn sè wú duān wǔ shí xián,yī xián yī zhù sī huá nián
táo zhī yāo yāo,qí yè zhēn zhēn
héng yáng dào què shí sān chūn,xíng jiǎo tóng lái yǒu jǐ rén。
sī jūn rú lǒng shuǐ,zhǎng wén wū yè shēng
shǐ jūn lián xiǎo ruǎn,yīng niàn yǐ mén chóu
xī bié fú qiáo zhù mǎ shí,jǔ tóu shì wàng nán shān lǐ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此词写偕友冬日山行的野趣逸兴。小店暂歇,春酒一杯,沿途的溪山间不时夹带着几枝幽梅、几竿孤竹、几株苍松,清旷疏朗之气宜人。暮宿孤村,又逢寒风飘絮,夜雪扑窗。天明后带上渔具,兴致勃勃地
  明太祖想要杀死犯人,恰好刘伯温入宫来,于是太祖急忙把梦到的内容告诉他:“满脸泥土,并且流血不止,不是吉兆,想杀死刑犯以应验梦中血兆。”刘伯温说:“头上有血是‘眾’字,有泥土
此诗讽隋炀帝效法陈后主骄奢淫逸以至亡国。先写陈后主曾经繁华一时的故宫如今已成荒草废墟。再写隋炀帝步陈后主后尘,极尽奢侈之能事,尤以此之骄奢对比彼之荒墟,这种极大的反差颇具讽刺意味。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
次韵:也称“步韵”。作旧体诗的一种方式,依照所和诗的用韵次序写和诗。酬:用语言或诗文应答。去秋:去年秋天。初年:初期,此指年轻之时。飞腾:迅速上升。翻:反而。叹惋:嗟叹惋惜。恐遗二

相关赏析

韵译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二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①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②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
《好事近》,又名《钓船笛》、《翠圆枝》。嘉树清圆,绿暗红稀,已是暮春时节。花期已过,不必风吹,残花亦纷纷辞枝而去。且喜蝴蝶多情,未与春归,犹随熏风翩翩穿入池阁。季节变更,大自然呈现

作者介绍

毛滂 毛滂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原文,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翻译,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赏析,送宗禅师(一作送僧归南岳)阅读答案,出自毛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泛目录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lishimeiye.cn/PIvO/yyOO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