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

作者:薛涛 朝代:唐朝诗人
琴诗原文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琴诗拼音解读
tián shè qīng míng rì,jiā jiā chū huǒ chí
jì mò shēn guī,róu cháng yī cùn chóu qiān lǚ
hàn bīng yǐ lüè dì,sì fāng chǔ gē shēng
gū fēi yī piàn xuě,bǎi lǐ jiàn qiū háo
ruò yán shēng zài zhǐ tou shàng,hé bù yú jūn zhǐ shàng tīng?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sè sè gǔ zhòng fēng
yáo dàng chūn fēng mèi chūn rì,niàn ěr líng luò zhú fēng biāo,tú yǒu shuāng huá wú shuāng zhì
lián kòng gōu,yǎn shàng zhū lóu,fēng yǔ tì huā chóu
quàn jūn pín rù zuì xiāng lái,cǐ shì wú chóu wú hèn chù
cóng jīn hòu,mèng hún qiān lǐ,yè yè yuè yáng lóu
biān gè mǎ ér guī qù yě,xīn jí mǎ xíng chí
ruò yán qín shàng yǒu qín shēng,fàng zài xiá zhōng hé bù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
  “天子没有妻子”,是说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没有人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这是说没有人可以做他的主人。虽然天子的脚能走路,但一定要依靠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
早年反清屈大均生于1630年九月五日(10月10日),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即今之广州荔湾区西场),初名邵龙,号非池,又名邵隆,字骚余。10岁时随父亲归原籍番禺,恢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⑴竞渡:赛龙舟。⑵讵(jù)

相关赏析

文学  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满园
①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②花骢:骏马。
1.湖上人家:特指贾似道。他在西湖葛岭筑有“半闲堂”。2.乐复忧:指乐忧相继,言其祸福无常。3.吴循州:指吴潜。4.贾循州:指贾似道。

作者介绍

薛涛 薛涛 薛涛(?─约834)字洪度,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时称女校书。曾居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蜀笺谱》谓其卒时年七十三,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现存涛诗以赠人之作较多,情调伤感。薛涛正式集子叫《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起来的。后人又辑录她与李冶的诗合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琴诗原文,琴诗翻译,琴诗赏析,琴诗阅读答案,出自薛涛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泛目录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lishimeiye.cn/I3kw/MgaNtCL1.html